【本站訊】12月16日,黃河流域食物資源安全與國民健康科創聯盟第二屆高端學術論壇在煙臺大學八角灣校區舉行。本屆論壇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食物資源安全與國民健康可持續發展”為主題,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和學者展開交流、對話和研討,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所長陳世龍,青島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郭善利,煙臺大學黨委書記張殿臣,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所長詹祥江,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楊其恩,寧夏農林科學院國家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曹有龍,煙臺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郝曙光,煙臺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陳海濤,煙臺理工學院副校長蘇春景等出席本屆論壇。科創聯盟會員單位代表、特邀專家學者及煙臺大學師生代表等百余人參加論壇。開幕式由郝曙光主持。

煙臺大學黨委書記張殿臣致辭
張殿臣在致辭中對與會專家及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介紹了煙臺大學發展情況。他指出,科創聯盟成立以來,各聯盟成員單位圍繞黃河源頭特色生物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及慢性疾病干預開展了深入合作,現已在平臺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創等多方面形成良好范式。煙臺大學將為各聯盟成員單位全面建立學術資源及創新資源共享機制提供全力支持和有力保障,加快構建以服務國民健康為導向的食物資源保護和永續利用科技創新體系,共同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綠色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賦能。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所長陳世龍致辭

煙臺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陳海濤致辭

煙臺理工學院副校長蘇春景致辭
陳世龍、陳海濤、蘇春景分別發表致辭,希望通過此次論壇,與會專家學者能夠深入探討、共同研究,為黃河流域乃至全國的食物資源安全和國民健康貢獻智慧和力量。

寧夏農林科學院枸杞科學研究所、國家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曹有龍研究員作《枸杞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研究》主旨報告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所長詹祥江教授作《獵隼進化保護生物學》主旨報告

青島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郭善利教授作《統籌推進四鏈融合深度服務黃河重大國家戰略——青島農大扛牢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責任擔當》主旨報告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楊其恩研究員作《牦牛遺傳多樣性保護和種質創新》主旨報告
隨后,曹有龍、詹祥江、郭善利、楊其恩分別以《枸杞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研究》《獵隼進化保護生物學》《統籌推進四鏈融合深度服務黃河重大國家戰略——青島農大扛牢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責任擔當》《牦牛遺傳多樣性保護和種質創新》為題作主旨報告。

青海大學生態環境工程學院副院長張得鈞教授作《柴達木枸杞主要功效成份的研究與開發》主題報告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周國英研究員作《高品質唐古特大黃資源繁育與可持續利用策略》主題報告

山東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李峰教授作《果蔬酚類物質:從健康效應機制到產品研發》主題報告
本屆論壇為期一天,分為專家論壇、研究生論壇、圓桌會議三個環節。15位與會專家和10名研究生分別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黃河流域食物資源安全與國民健康可持續發展、黃河流域飲食文化傳承與發揚等議題開展專題學術報告。科創聯盟會員單位代表召開圓桌會議,圍繞科創聯盟下一步工作、未來規劃等重要議題展開深入討論。


黃河流域食物資源安全與國民健康科創聯盟于2022年由煙臺大學與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共同倡議成立,已接納沿黃9省區40余家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等加盟,以打造科技創新共同體、加強區域間協作、推動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及資源共享、提高服務社會能力為目標,以“大食物觀”理念挖掘黃河流域食物資源永續利用及服務國民健康的科學內涵,助力我國糧食結構性減損,實現生態保護優先、綠色健康發展。本屆論壇已入選山東省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2023年省際合作事項清單。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項重大國家戰略,推動黃河流域食物資源安全是關系國計民生、人民身體健康的大事。近年來,煙臺大學積極融入“黃河戰略”,出臺《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并開展相關科研工作,立項建設“黃河流域水沙調節與生態環境修復”省級高校實驗室,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領域開展理論和技術創新研究,培育創新性人才和高水平研究團隊,并積極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2023年10月,煙臺大學與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共同發起黃河-萊茵河流域生態保護中德雙邊學術論壇暨中德大河流域生態保護產教融合共同體,共同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共享科技成果、共同培養創新人才,積極開展國際和國內合作交流。
未來,黃河流域食物資源安全與國民健康科創聯盟會員單位將攜手共進,進一步發揮多方優勢,加強創新聯動,以更加寬廣的視野和更有力度的實踐,以協同創新驅動科技成果轉化,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實現“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稿時間:12月17日 審核:畢毅 王者旭 責任編輯:孫艷 周媛媛